为深入了解学生学习需求,提升学院教学质量,5月9日下午,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召开了本学期师生座谈会。学院党总支书记张志强、副院长武晋媛出席会议,学校各年级、各专业学生代表齐聚一堂,围绕课程设置、教学方法等方面展开热烈交流。

座谈会伊始,学生代表们纷纷结合自身学习经历畅所欲言。在课程内容方面,部分学生建议就业指导课程应紧密围绕专业实际,详细讲解考研、考编、三支一扶等职业发展路径,增强实用性,避免内容空洞。在教学方法和互动性上,同学们的讨论也十分热烈。不少同学称赞《大学生心理健康》课程通过案例分享、小组活动等方式,极大地提升了参与度;但也指出部分课程存在理论讲解过多、互动不足的问题,期望老师多结合热点案例,活跃课堂氛围。
针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,学院党总支书记张志强与大家进行了深入交流。他首先强调了《医古文》对于中医药专业学生的重要性,指出医古文是打开中医药古典文献宝库的关键钥匙。学好医古文,有助于同学们深入钻研古代医学典籍,汲取传统医学智慧,传承中医药文化精髓。在谈到《安全教育》课程时,张志强书记列举了生活中常见的安全事故案例,生动阐述了掌握安全知识对于保障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意义,希望同学们提高重视程度。
对于同学们关心的课程实用性问题,张志强书记耐心答疑。他表示,学院的课程设置是基于专业培养目标和行业发展需求综合考量的,每一门课程都有其独特价值。同时,学院也会根据同学们的反馈,进一步优化课程内容,让知识传授与实际应用更好地结合。
武晋媛院长认真倾听了同学们的发言,对大家积极参与学院教学建设表示衷心感谢。她承诺,学院将对同学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全面梳理和深入研究,尽快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,从优化教学内容、改进教学方法等方面入手,不断提升教学质量,为同学们创造更优质的学习环境。
此次师生座谈会搭建起了学院与学生之间沟通的坚实桥梁,有助于学院精准把握教学中的问题,推动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。未来,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将持续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互动,携手共进,共同推动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育教学事业迈向新高度。